危機的發生一定會給企業帶來損失的,只是看損失多少的程度。如果企業能夠對這一次發的危機處理得當,轉為為安,這樣一來這一次的危機對企業來說就是一個學習如何處理危機的機會,還有可能是一個機遇。相反,如果企業沒有能力處理這一次大危機,那么企業最終的后果就是走向破產。但是有一些企業是有這個能力處理好危機,危機公關不知道自己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是怎么樣的,有的就會自暴自棄,不對危機做出應對方法。事實上,只要企業肯對危機事件做出回應,并且根據危機事件的客觀事實進行妥善的處理,用戶基本上還是信賴企業的。如此一來,企業在市場上的地位還是會保留住的。那么在危機公關處理過程中,是怎么樣恢復企業的品牌形象?
企業如果想繼續發展壯大,就需要在這一次的危機中找到危機發生的源頭。如果是領導人的因素,最好的方法是聘用新的領導人,可以制定新的企業管理工作方式。如果是企業產品服務質量有問題,企業可以借鑒海爾集團的方法,對質量有問題的產品批次,進行回收自行毀掉,維護好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的良好品牌形象和口碑,甚至能夠增強消費者對公司的信任感。
第三方是指公司相關利益相關者參與,如政府和消費者,危機公關應對危機,把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告知他們關于危機處理的相關情況,以及下一個工作計劃,讓消費者真正感受到公司的成長和變化,感覺公司為消費者盡一切努力,并能隨時與相關利益相關者溝通,只有正確理解自己的需求,才能使公司不跑偏發展方向,如召開消費者座談會、邀請相關利益相關者到公司觀察等。
因此,在公司出現危機后,公司所有的工作人員應該采取積極的情緒來應對危機,共同創造一個更好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