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流量見頂,傳統的燒錢打法失效以后,如何獲取用戶?如何轉化?營銷行業如今也走到了十字路口。面臨這些問題,小紅書首席市場官(CMO)之恒提出“產品種草”,即通過口碑傳播產品的價值,提高交易轉化效率,同時影響用戶心智,解決企業“流量停則銷量停”的困境。
同時,為了更科學地衡量和優化在小紅書上的營銷價值,會上,小紅書首席運營官(COO)柯南首次推出“種草值(TrueInterest)”產品,旨在量化平臺內種草數據,破解營銷無衡量、無優化的難題。
讓種草從玄學走向科學
“萬物皆可在小紅書種草”,目前已經是小紅書在用戶群體中的心智,種草概念也并非平臺第一次提及,之恒、柯南在接受《科創板日報》等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的重點是“科學種草”。
官方給出了一組數據,在小紅書平臺上,月活創作者已超過2000萬,日均筆記發布量已經超過300萬篇,60%的日活用戶每天都會在平臺主動搜索,日均搜索查詢量已經接近3億,至今小紅書匯聚了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7.3萬個品牌。
在幫商家和品牌做完更好的種草內容,現在就進入另外一個階段,“就是在投入內容的時候,到底怎么去評估?”柯南告訴記者,種草內容和品牌廣告的內容不同,沒有辦法量化指標,曝光量是多少,觸達了多少用戶。
在會場,《科創板日報》記者同一些品牌交流時,他們普遍表達了一個觀點,小紅書現在是一個必須投放的平臺,“但怎么投?投多少?是一個很需要抉擇的過程”,因為很難去量化最后的營銷效果。也有品牌說,“感覺自己是靠信念經營小紅書”,“很難把這里作為一個營銷的主陣地”,尤其是經歷了過去一年,各行業都在降本增效,品牌和商家在投放之后,會更加關注營銷效果衡量和評估的具體指標。
柯南告訴記者,去年下半年開始,團隊花了很多時間在“如何能夠更好的把種草科學化”。目前來看,“種草值”提供了一個解法。
“種草值”主要解決兩個問題:可衡量、可優化,小紅書用戶的深度行為和主動行為,比如一次截圖,一次搜索一個評論點贊、收藏、轉發等,這些都能作為具體指標進行量化,形成“種草值”,通過提供貼近真實種草場景的數據,形成更科學、更高效的種草體系。
“‘種草值’的底層邏輯,是回到用戶行為鏈路里去解玄學問題,幫助品牌和商家更加了解用戶對產品的意向,讓品牌從數據分析收獲確定性。”柯南稱,“種草值”會成為小紅書商業產品的靈魂和基礎設施。
“種草”對應的是“拔草”,商業在這里形成閉環,這也是小紅書一直在強調的事情,但如何破解用戶“種草”之后的購買轉化行為,卻一直是個難題。
對此,之恒告訴記者,小紅書目前的做法一方面是與企業數據聯通,來觀察實現交易的用戶與小紅書用戶的重合度;另一方面是觀測這些重合用戶在交易之前在小紅書上的行為。
柯南則表示,無論是通過自己內部的電商閉環,還是用戶種草之后轉化到下一步,這些都是小紅書需要跟品牌一起去共建的,小紅書需要提供這樣的商業產品能力。
從小眾精致步入大眾生活化
主打種草賽道、月活創作者超2000萬、鏈接17.3萬個品牌的小紅書,在互聯網、電商和消費等領域,已經是一個很難忽視的存在。
在商業化和用戶增長方面,記者觀察到,近兩年來,小紅書正從早先主打的“美妝”、“時尚”品類,向“泛知識”、“美食”、“出行”等品牌拓展,同時也在跟一些新銳品牌共創新品。
之恒稱,在商業側,小紅書確實是以社區為根基,沿著新的內容方向、行業、用戶場景在破圈,多個行業在去年、前年都有高速成長。在用戶增長方面,柯南告訴記者,業務側過去一年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小紅書正在走向大眾人群”。
柯南在現場給出了一組數據,小紅書目前60%的用戶都在三四線城市,這些地區的用戶增長速度遠大于一二線城市,并且男性用戶也在增加。
“原來小紅書可能是精致的生活平臺,但現在有非常多普通用戶去分享,比如去年12月份疫情感染高發期間,很多人會在小紅書上看‘陽了之后應該吃什么藥’等。”柯南進一步說到,“這背后代表的就是,越來越多的大眾人群開始高頻使用,小紅書已經開始從生活方式進入生活化”。
今年是小紅書WILL商業大會的第二年,從“WILL”這個命名也看得出,是面向未來的星辰大海。但這次大會,小紅書還是沒有披露具體的用戶數據和商業化指標。
之恒稱,公司的“想法比較簡單”,現在就是先把種草這個事情打透,她認為小紅書目前的商業化還處于萌芽狀態,2023年有機會蓬勃發展。